清華機器人進上海做預診 啟迪之星打造高校前沿技術“第一接觸點”打印
發布時間:2025-10-10來源:啟迪控股
近日,《上觀新聞》報道啟迪之星高質量孵化器打造高校前沿技術“第一接觸點”的相關典型案例,招引培育由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主任張濤教授團隊研發的一款輪式人形機器人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國家骨科醫學中心進入試用階段。醫療通用機器人進入醫院的背后,是啟迪之星(上海)高質量孵化器的積極作為。今年,這家源自清華創業園的孵化器已招引培育25家企業,主要集中在AI醫療、AI芯片、AI信息技術等領域,清華系項目占比近50%。張濤團隊的創業項目就是其中之一,獲得啟迪之星投資后,他們在上海楊浦區創立了清瞰智能公司,將把具身智能機器人推廣到國內眾多醫院。
上個月,上海六院與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簽署了項目啟動備忘錄,雙方將通過資源整合與技術協同,共同推進人工智能醫療器械數據庫建設及相關技術研發。與上海六院簽約后,張濤感慨道:“沒有啟迪之星支持,我們的科研成果不可能這么快地進入國家骨科醫學中心。”
去年12月,清華自動化系團隊赴啟迪之星(上海)孵化器參加路演活動,展示了醫療通用機器人成果。這家孵化器看好它的應用前景,希望張濤團隊在上海創業。今年3月,清瞰智能公司在啟迪之星(上海)注冊成立,獲得孵化器一期創投基金的天使輪投資。
啟迪之星(上海)董事長韓威認為,建設高質量孵化器的一條重要途徑,是與高校及其院系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打造高校前沿技術的“第一接觸點”。啟迪之星(上海)在這方面有先天優勢,它既是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秘書處所在地,又地處楊浦,與復旦、同濟等名校科研人員的合作很便捷。
近年來,這家高質量孵化器聯合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電子工程系、機械工程系舉辦了科研成果路演、校友會年會、前沿技術沙龍等活動,已聚集30項以上有產業化前景的成果。它還孵化出多家復旦系企業,如復旦微電子學院周強博士創立的光羽芯辰,研發端側AI芯片,成立僅一年就完成了數億元融資。
建設高質量孵化器的另一條途徑,是提升科技企業的商業化能力。今年8月,啟迪之星啟動“T-Xcale技術商業化訓練營”,為科技企業創始人和高管講解B端銷售方法與管理體系。談及舉辦訓練營的初衷,啟迪之星(上海)首席生態官袁骕說,她為很多初創科技企業介紹過大企業客戶,但發現雙方合作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走上創業道路的科研人員缺乏技術商業化能力,比如不懂B端銷售方法論,不具備體系化商業思維。
除了訓練營課程,啟迪之星(上海)與銷售輔導團隊還為科技企業提供一對一輔導,通過“陪跑”幫企業解決問題、加速成長。“高質量孵化器要為企業提供深度孵化、超前孵化服務。我們推出的技術商業化訓練營是一種深度孵化模式;與清華等高校科學家合作轉化科研成果、創辦企業,則是一種超前孵化模式。這兩種孵化模式前后銜接,可以把前沿科技成果轉化為有市場前景的產品。”袁骕的這番總結,道出了孵化器在全過程創新中的重要價值。